MK体育-死板用人李月汝首发仅打13分钟 末节惨遭雪藏引质疑
trjgt
2025-08-31
24
在昨晚进行的全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WCBA)关键战役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战以主队67-72惜败于对手告终,比赛结果之外,更引发广泛讨论的是主教练对球队核心球员李月汝令人费解的使用方式——这位国家队中锋虽然首发出场,但全场仅获得13分钟上场时间,整个第四节更是被牢牢按在板凳席上,眼睁睁看着球队错失逆转良机。
谜之轮换:核心球员遭雪藏
作为中国女篮近年来最具统治力的内线球员之一,李月汝的实力的确毋庸置疑,本赛季她场均能够贡献18.7分和9.3个篮板,是球队当之无愧的攻防核心,然而在本场关键比赛中,主教练却出人意料地限制了MK体育她的上场时间。
比赛首节,李月汝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开场仅仅三分钟,她就在内线连续强打得手,一人独得6分,同时还抢下3个篮板(其中包括2个前场篮板),帮助球队迅速建立领先优势,她的内线威慑力迫使对手不得不采取包夹战术,为外线队友创造了多次空位投篮机会。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当比赛进行到第一节还剩4分12秒时,主教练就用替补中锋换下了李月汝,此时她刚刚命中一记漂亮的勾手投篮,手感正热,下场时,李月汝脸上明显流露出困惑的表情,与教练席简单击掌后便默默坐在了板凳末端。
第二节比赛,李月汝直到半场还剩5分钟时才重新获得上场机会,此时球队已经落后7分,内线明显吃紧,她上场后立即发挥作用,先是封盖了对手的上篮,随后在进攻端吸引包夹助攻队友命中三分,半场结束前,她又抢下关键进攻篮板补篮得手,帮助球队将分差缩小到3分。
整个上半场,李月汝实际只打了8分钟,却已经得到10分5篮板2盖帽的高效数据,然而下半场开始后,令人费解的轮换继续上演。
关键时刻作壁上观
第三节比赛,李月汝仅获得5分钟上场时间,尽管效率依然很高(2投2中得到4分2篮板),但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场边观战,球队内线在缺少她的情况下明显失控,对手连续冲击篮下得手,分差被拉大到9分。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出现在第四节,在整个最关键的最后10分钟比赛中,李月汝竟然没有获得哪怕1秒钟的上场时间,镜头多次捕捉到她焦急地看着教练,准备随时上场,但主教练始终无动于衷,宁愿使用明显状态不佳的替补中锋。
比赛最后两分钟,当球队将分差迫近到只有3分时,全场观众高呼“上李月汝”,但教练组依然置之不理,球队在最后时刻投篮不中,遗憾输掉比赛。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李月汝全场仅出战13分28秒,9投7中,高效拿下14分7篮板3盖帽,正负值+11全场最高,换句话说,在她出场的短短13分钟里,球队净胜对手11分;而在她不在场的27分钟里,球队净负16分,这一对比数据让教练的用人决策更加令人费解。
战术安排还是内部矛盾?
赛后新闻发布会,记者们的提问几乎全部围绕李月汝的使用问题,主教练解释称这是“战术安排”和“球员轮休需要”,并表示“每个球员都有各自的角色,我们需要根据比赛情况做出最佳选择”。
然而这套说辞难以让人信服,这是一场关键卡位战,直接影响到季后赛席位争夺;李月汝完全健康,没有任何伤病报告;当球队内线明显被对手打爆时,仍然拒绝使用队内最好的中锋,这已经超出了正常战术调整的范畴。
有内部人士透露,这并非李月汝首次被限制出场时间,本赛季有多场比赛,她的上场时间都远低于正常水平,尽管她的表现一直稳定高效,这种矛盾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球队内部是否存在问题的猜测。
篮球评论员张强在赛后点评中直言:“这是我见过最难以理解的用人决策,让一个国家队级别、完全健康、效率极高的中锋在关键比赛中只打13分钟,最后一节完全雪藏,这几乎等同于主动放弃比赛,如果不是战术上的极端固执,那就可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内幕。”
球迷愤怒 媒体质疑
比赛结束后,社交媒体上爆发了强烈的不满情绪,话题“#还我李月汝上场时间#”迅速登上热搜榜,球迷们纷纷表达对教练组决策的质疑和对李月汝的支持。
“看着李月汝坐在板凳上那无奈的眼神,真心疼,她明明能够改变比赛,却连机会都没有。”一位球迷在微博上写道。
另一位资深球迷分析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教练组似乎有一套固定的轮换模式,不管场上情况如何变化,都机械执行,这种死板的用人方式已经让我们输掉了好几场本该拿下的比赛。”
体育媒体同样提出了尖锐批评。《篮球先锋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灵活调整战术和轮换是教练的基本功,死抱着一套固定的轮换模式,不顾场上实际情况,不顾球员状态,这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对球队和球迷的不负责任。”
文章进一步指出:“李月汝是国家队重要成员,她的状态保持和信心建立关系到国家队的利益,在俱乐部被如此使用,不仅影响球队成绩,还可能影响到她的大赛状态,这已经超出了俱乐部本身的范围。”
深层次问题凸显
李月汝事件折射出中国体育界长期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许多教练员仍然坚持过时的“权威式”管理方式,过分强调战术纪律而忽视球员特点和临场应变;职业化改革虽然进行了多年,但许多俱乐部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专业队时代,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篮球领域,足球、排球等其他项目中,类似“死板用人”、“关系户优先”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反映出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从管理理念到运行机制进行全方位升级。
从技术角度分析,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空间和节奏,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内线优势,聪明的教练懂得如何平衡内外线,根据对手特点调整策略,一味追求小个阵容或者固定轮换,而不考虑球员具体特点和比赛实际情况,显然违背了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前景堪忧
本次失利后,球队的季后赛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更重要的是,如果教练组不改变这种死板的用人策略,球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联赛中走得更远。
有消息称,俱乐部管理层已经开始关注此事,可能会介入调查,不过在中国体育的现有体制下,教练员的权威通常很难被挑战,除非成绩出现大幅下滑。
对于李月汝个人而言,这种处境无疑令人沮丧,正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期的她,需要的是稳定的上场时间和充分的信任,而不是在板凳席上浪费天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她的技术水平保持,更可能消磨她的比赛热情和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篮球界也在关注李月汝的发展,作为中国女篮的内线核心,她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国家队的国际大赛成绩,如果因为在俱乐部得不到足够锻炼而导致状态下滑,将是中国篮球的重大损失。
期待改变
这场比赛已经结束,但引发的讨论远未停止,它不仅仅关乎一场比赛的胜负,更关系到中国体育如何更加科学、更加专业地发展。
球迷们期待看到改变——希望教练组能够更加灵活和开放,能够真正根据球员状态和比赛需要做出决策;希望俱乐部管理层能够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让最好的球员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留在场上;希望中国体育能够进一步推进职业化改革,减少人为因素的不当干扰。
李月汝需要上场时间,球队需要胜利,球迷需要精彩的比赛,中国篮球需要健康发展,这些目标本不矛盾,只需要更加专业、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但愿这次的“雪藏事件”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促使各方反思和改进,毕竟,比赛是为了胜利,而不是为了证明某种固执的决策正确与否,当最好的球员能够尽情发挥她的天赋,当教练的决策真正服务于比赛胜利,篮球运动才会展现出它最迷人的魅力。
评论